多年来,蜂螨一直是西方蜜蜂的主要寄生性害虫。蜂螨在蜜蜂体外寄生,一生在巢房内繁殖,在未封盖幼虫房中产卵,繁殖于幼蜂房,寄生于幼虫、蛹及蜂体,吸取蜜蜂血淋巴,造成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严重影响蜂产品产量和质量。
如大蜂螨寄生于幼虫体、蜂胸、翅、足基部,使之早期死亡或翅足不全,不能飞行;小蜂螨寄生于幼虫体,在子脾上活动,受害严重群,各龄期幼虫或蛹出现大量死亡。下面笔者就总结出一些鉴别及防治蜂螨的方法。
一、箱外观察
幼蜂翅足残缺不全,并有死蛹被工蜂拖出,即是螨害。
二、箱内检查
仔细观察蜜蜂头部、胸部之间、胸腹之间的背侧面,第1—3腹节的外侧面有无大小蜂螨寄生;也可挑起封盖雄蜂房,查看蜂蛹体及巢房内有无大蜂螨,巢脾上是否出现大量蜜蜂死亡。此外,有变黑幼虫和蛹,并在蛹体上见到大蜂螨附着,即可确定为大蜂螨危害。
三、药物侦察
喷药或加"螨扑"后,根据落螨情况来判断其是否患螨害及发病程度。
四、无公害防治蜂螨
1、加雄蜂脾,割除雄蜂蛹和用不带子脾的蜜蜂进行人工分蜂。
2、人工隔离法:根据小蜂螨在成蜂体上仅能存活1—2天的生物学特性,人为地使蜂群断子2—3天,使小蜂螨找不到寄生体而死亡。
具体做法是:先将蜂群内的子脾用隔王板隔离,并将巢箱的子脾全部调到继箱补足空脾供蜂王产卵,然后换上隔螨板代替隔王板,隔离子脾约24天后,继箱的蜂螨随工蜂出房后因得不到食物和幼虫作为繁殖场所而死亡。采用此法治螨,有效率达95%以上。
五、药物防治蜂螨
1、乳酸防治:对于无子的蜂群用乳酸防治1次,杀螨效果约为 85%;在有子的蜂群,杀螨效果为40% —50%。每年需用乳酸防治4次, 最好在10—11月蜂群断子时治螨,不应在流蜜期治,通常在气温6℃以上时施药。
施药方法:用15%的乳酸水溶液(1L 90%乳酸加6 L水或者1 kg乳酸结晶加 5.7L水),对全群每个巢脾两面的蜜蜂都喷上细雾,每脾每面用药 5—6 mL。为了避免用药过量,可预先测定喷几个试试,乳酸不伤害蜂王,也没残留问题,但初冬低温用药过量可能伤害蜂群,需要注意。
2、 草酸防治:使用方法和乳酸相同。将30 g无水草酸溶于1L水中,用量为巢脾每面 3—4 mL。对无子蜂群治螨效果达98%;有子群效果达40—50%。因此,在10—11月断子期,采用草酸最有效。如果7月自然落螨数在每天1只以上,就在7月治小蜂螨,8月取蜜后防治,通常在秋冬季防治2次。
3、 甲酸、乳酸或草酸交替防治:七八月小蜂螨高发期甲酸兼撒升华硫;10—11月用2次乳酸或一次草酸防治,可减轻工作量,防治效果可达97%以上。
4、 正规厂家制造的防治螨害药物,如"杀螨 1 号"、"速杀螨"、"螨扑"粉、"螨扑"片等,要按照说明严格控制用量和施用方法,绝不能想当然使用。
5、用"薄荷蜜"防螨:螨害怕薄荷蜜味,养蜂人可根据蜂螨的这一特性,在屋前房后,田边地台多栽种薄荷,采用薄荷蜜饲喂或用浓度较大的薄荷蜜喷、灌脾。
总结:从理论上讲,养蜂人应采取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兼用"螨扑"、"螨特灵"等化学药物交替防治,对于一些治螨间隔时间较长,或因附近蜂场互相传播,造成重复感染的蜂群,在蜂群进入越冬期之前,蜂王停产后,最好再用以上药物补治1次,杀灭蜂体上残存的蜂螨,以保证来年春季蜂群繁殖和强壮。促蜂群以强盛的群势和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迎接春天第一个蜜源的到来。